周报

半燃
其二
叶子还没红呀

2023.11.05
秋→冬

索引

好冷

明明前几天还是二三十度的,现在的最低气温已经零度了。说“秋天是四季分明的北京最短的一季”,但这是不是也太短了一点。我这周本来想着去香山看一看满山的红叶,但是看了返图发现好像还没到叶子红的时候,于是我打算再等一等。谁知在这短短的等待里,秋天已经过去了,但叶子却还没有红起来。那我只能和花青素一起见证这个冬天了,如果能快些下点小雪的话,或许我还能看见带雪的红叶?或许也还挺不错的,找个时候出去逛逛吧,看看这个世界。

在读什么

按理来说这个标题应该把“文章“栏目也包含进来的,但是感觉内容有些不太一样,所以还是这样重复分类一下吧。

最近在读乔治·伽莫夫写的 《从一到无穷大》 ,其实这本书我在高一就下载了,但是现在才开始看,拖延症有够严重的(或者是囤积癖)。这本书是一部范围很广的数理化科普书,虽然有些内容我可能已经在课本上学过了(这么看来是不是应该高一读的),但是也学到了不少新鲜概念。

Pop 表示“为什么总是在看科普书,能不能读点科学书。”我说科学书我看不懂。感觉这种(硬)科普可能更适合我的水平,有一些容易理解的段落,也有一点需要认真思考的章节,作为一种了解还是不错的。其实我还挺喜欢科普读物的,我对科学的兴趣可能更多在于文化而不是内容(鉴定为云)。

文章

人和 AI 合作,到底有什么危险?

这篇文章指出和 AI 合作会导致人类产生惰性,降低专注度。而 AI 和以往代替人类体力劳动的许多发明不同,AI 代替的是一些智力劳动。在使用 AI 的途中,人思考的更少了,将思考的自主权交给了 AI。文中提到科学是“令人上瘾的药物”“慢性毒药”,新时代的人机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。

言辞卫生:重塑性别平等的语言

这篇文章提到在现代语言中存在一些旧时代遗留的,性别不平等的用法。语言实际上非常重要,不仅仅关乎我们如何交流,还影响了我们思考的方式(或许之后我要去读读维特根斯坦)。要想塑造一个更平等的世界,对旧语言进行涤荡确实是很有必要的。

不过非常生草的是,这个公众号是关于语言学的,但是有很多文章都用了 GPT,或者 DeepL(还有的是用的谷歌翻译和必应翻译),虽然读起来我没感觉有太大问题。是不是证明现在机器翻译的可用性越来越高了,连语言学人都在用(不过我还是希望有精校过吧

你所不知道的“foo”和“bar”

在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讨论中,我发现经常有人用 foo 和 bar 来命名变量、函数,或者什么方法之类的,一直不知道为什么。这篇文章介绍了 foobar 的历史渊源,感觉是挺有趣的命名,就像是计算机领域的“李华”。

递归缩写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
这是一个维基百科页面,介绍了什么是递归缩写(Recursive acronym)。我很喜欢递归缩写这个概念,为不懂的朋友简单解释一下,GNU 是 GNU's Not UNIX(意思是 GNU 不是 UNIX)的缩写,可以看到 GNU 这个缩写竟然又出现在了全称中!因此这个缩写是递归的,或者更简单地说,是无穷的。为什么要查这个呢,其实是我在做一个好玩的项目,名字是 ACTIVE,不过缩写了什么目前还不能告诉你(是一个递归缩写!)。

(我在这里又一次看到了 《哥德尔、埃舍尔、巴赫:集异璧之大成》 这本书,感觉真的应该去读一下了。)

创作

一张秋天树叶的海报
秋日垃圾

这周只做了这一张娱乐性质的,说实话做的也不太好,起因是我看见秋天的树景中漂浮着一个垃圾袋。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煞风景,本来就是垃圾桶旁边的树,我感觉这个挺有趣的,我就做出来了,做的也比较垃圾。不过我们还是要保护环境的(笑

还是没有填坑

正在研究如何写一个脚本帮我把 Obsidian写的 md 文件转换成 html,目前看到的一些直接转换工具都不太个性化,所以打算自己做一个。准备去学习一下 Pandoc, RTFM ,也算是锻炼一下自己阅读文档的能力。不过图片功能还是没有做好,目前还是这样先用着吧。

周报的写作

我感觉,其实不应该把所有事情都攒在周末一次性写完,这样太严肃,太像工作报告了。而且我写的时候也很有负担,担心遗漏了什么。

不如每天都记录一点,在每天体验的保质期内就写下来,一是会更加忠于现实,二是周末的工作也会小一点(不像这周一样迟更!)。

记录的度

读到一篇文章,作者介绍了他是如何用软件记录每天的事情的。比如吃饭花了多久,学习花了多久,读书花了多久。我第一感觉是有些太麻烦了:作者连游戏中进入一个新地图,到新地图通关之间发生的关卡都要记录下来。我幻想了一下当时的场景,大概是你正在玩游戏,然后突然丢下手柄,拿起手机,然后过一会再拿起手柄继续游玩(然后再拿起手机)。其实在我看来这已经把游戏的连续体验破坏地所剩无几了,玩游戏更变成了一种任务,你要通关,你要去全成就——而不是享受其中的体验。

抛开对体验的破坏,我觉得这种记录方式也有些繁琐,毕竟你还要打字,要备注。我在想有没有一个更无感化的方式,例如制作一个按钮,当你按的时候就会开始计时,等你再按一下的时候停止计时——这看起来和秒表挺像的吧。不过,这个按钮会记录下来所有计时的数据,等到你有一段空闲的时候,或许就可以凭着记忆为每个计时补全数据,例如这段时间干了什么。

当然这个方案还是有些问题,一是人仍然要去记忆,这算是用记忆的负担换了操作便捷了,不过转念一想这可能并不是太大的额外负担,毕竟就算不用这个东西我们也会对干过的事情有一些印象的(会,吗?);第二点就是如果遇到一些“多线程”的情况,这个小小的按钮就没法表示了。此外还有一些续航、携带方式、数据同步之类的一些工程学的问题,不过我没有细想了,因为我发现一个事情:

我们真的需要巨细无遗的记录吗?对于我来说,我的手机上有屏幕使用时间,电脑上没有自带类似的功能,不过我用 Tai 来记录每个应用的时间,用 WakaTime 记录 VS Code、Obsidan 这些文本编辑器中每个文档的编辑时间,但是其实——大部分数据对我来说都是没有用的。我很少会去看这些数据,最多是和朋友炫耀这周又花了多少时间做项目的时候(有点像 Steam 的游玩时间了)。我理解一些朋友对高效的追求,只要把一天对时间的利用都详细量化之后,就可以从中分析出一条脉络,看看哪些是可以优化的时间。这种自我观察的想法我是支持的,但是我或许还没看到这样做的意义——确切地说,我觉得这项工作的投入和回报是不成比例的,包括一些朋友正在尝试的,“用一个摄像头对着自己,记录自己的状态和屏幕,然后在日后复盘”这样的计划。

如果在未来,可以有一个智能的助手,能无感地分析你每日的行动,而且并不用你操一点心,它就能为你撰写出详尽的报告,而且为你提出建议的话,我会很乐意地使用的(姑且不考虑隐私与一些心理问题,毕竟还是被一个外物所监视了)。但是在目前这个时代,我似乎还没找到一条“值得”我记录自己的理由,或许是方法不够,或许是意识还在发展。总之我会继续探索这个问题的,希望有一天有一个更好的方案。

幽默选课

发现这学期的选课都比较幽默。我上学期说要选课无脑拉满,看起来是有些过于相信()了。不过好消息是或许我之后能少学一点,这学期先努努力吧。

半夜大厅喝酒 谁懂

那天水果好像是半夜有点 emo,叫我出来喝酒,但是也没地方去,于是就在宿舍大厅坐着,和他喝到了两三点。聊了一些文学音乐之类内容,回忆了一下青春,有人陪着一起喝酒吹逼还是挺美好的(但是好像有些吵到别的同学了!滑跪了😭)。

试图把 Mac 作为媒体中枢

说上次搞了个小 Mac mini,但是其实还在研究别的玩法。之前总是死机,然后我摸了摸表面发现温度挺高的,一开始我还怕是哪里故障了,后来发现是风扇转速太低。于是我把风扇转速调到了 3k3 rpm,差不多处于一个可接受风噪的临界点,这样散热效率就好了不少,整机温度可以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。配置完之后好像运行起来稳定了不少,也不会死机了,目前已经是四天没关机,依然很稳定,不过还是应该一周停机一下,让这台老机器也休息休息。想到这算不算是终极简易版的服务器运维,这下从零开始的运维工程师了。

我还配置了一下 Jellyfin,用来看下载的动画。一开始用的刮削方案不是很好,我都想放弃了,但是在群里有大佬推荐用 Bangumi 的插件 ,我用了一下确实效果不错,还有一个通过文件名来读取信息的功能。这个之前难了我好久,我以为如果要保持 bt 上传,又要能被识别的办法只有硬链接了,然而硬链接又不是很好做,让我十分为难。不过这个读取信息的功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,感谢开源社区😭这样我的媒体库基本算是配置好了,剩下的就是看了(但是我好像抽不出时间看啊,或许这才是最大的困难😢)

看演出去

周末的时候去看了演出,虽然还算可以,不过也有点幽默,下次我肯定不会去了,具体方面我感觉要再写一篇文章(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场馆超级闷!)。

我最近很纠结,如果理性一点,遇到不喜欢的事物应该不再去谈的,这是我以前的习惯,但是我又很想素质低一点地直接去骂。或许我可以精神分裂一点,先骂然后圆场,两边都给我说完了,非常幽默。

随记

看到评分时
评分实际上是基于过去作品的,因为观众通过已有的作品建立起来了一套对比的认知。

在课堂上不敢回答时
有些知识我比较确信,我就敢说出来;而有的事情我没有那么大的把握,只有一个粗略的了解,就不太敢说出来。

联想时
网页和页面都有一个页字,我们也说“下一页 PPT”。新语言是不是把过去的概念做了延申?

思考时
对于新用户来说,可能是产品的功能决定了它的用途,因为用户一无所知,要通过“产品能干什么”来推导出“我能用产品干什么”。但对于有经验的用户来说,他们可能是通过自己预期的用途来要求产品功能的,因此他们会提出一些新的需求,因为目前的功能不能达成想要的结果。

思考时
超分辨率有时候挺好用的,但是这或许是“唯像素论”在图像领域的延申。有时候清晰远远没有氛围与表达重要,超分工具通过虚构的细节,一定程度上抹消了原有的“意境”(这么说会太虚幻了吗)。

思考时
见微不一定能知著,随意地用局部推广到整体是缺乏依据的。所以我们讲“合理外推”,重点在合理。

思考时
体验是会递减的。一首动人的歌,在第一遍听的时候可能促人潸然泪下,但第十次听的时候只剩下节奏和韵律了。或许这是我们的“抗性”。

看 kindle 时
kindle 的这个动态分页实际上效果不太好,因为随着字体的调整,图片的位置变得不固定起来,不像出版物中精心设计的文与图的视觉动线,读者经常需要来回翻页来对照文字与图片。不过可能很多电子书都是纯文本的,那么这就没什么影响了。

总之这就是这周的《半燃》了,虽然现在好像已经变成了第二周的周一,不过我要假装还没过新一周。这是2023年的10月30日至11月5日、今年第45周、学期第十周的周报。现在是十一月的初冬,我在侧窗透过的寒风里写下这篇周报,下周再见!